第362章 新式军队的缔造者(1 / 2)
第362章 新式军队的缔造者
十月,京营新军的营房中。
武监一期的学员们,九月末结束了校园内的学习,派入京营新军中担任基层军官。
这一次京营练军,朝廷是下了大力气的,军官都是抽调的全国精锐,所以武监学生只能担任副手。
李如松就成了克虏军的一个骑兵旗的副总旗,而总旗就是上次京营叛乱的时候,亲手俘虏他的戚继光部将赵伦。
军人都是崇拜强者的,上次李如松在京营练兵,他本以为自己的士兵已经是精锐了,冲向了赵伦带领的西北边军,最后一败涂地,李如松才知道自己在武监所学,终究还是纸上谈兵,和赵伦这种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在各地战场上千锤百炼出的军人没法比。
所以李如松成为赵伦的副手后,对赵伦非常的尊重,向他学习练兵之术。
而赵伦和李如松的教官是好友,也听说了不少李如松的事迹,看到他如此虚心好学,更是当做自家的子侄晚辈一样,将很多生死战场上才能领悟的道理,毫不藏私教给了李如松。
而李如松这类科班出身的军官,本身也适合做练兵丶军纪丶后勤之类的岗位,赵伦发现李如松不仅仅对骑兵操典倒背如流,管理士兵也很有一套,更放心将日常操练都交给了李如松。
一个愿意学,一个愿意教,李如松感觉到自己进步飞快。
在读书的时候,《操典》上的很多的规定,李如松都不理解。
等到和赵伦交流之后,李如松才知道,这些看起来不合理的规定,在战场上都有血一样的教训。
可以说,这份《操典》是前人用血泪堆积起来的。
李如松对于合作编写操典的戚继光和苏泽更加钦佩。
戚继光自不用说了,这是李如松的偶像,王阳明后军功封爵第一人。
但是苏泽一个从没有带过兵的文人,为什麽能和戚继光讨论兵法,还和戚继光合作编写《操典》啊?
而且随着李如松对于兵法的了解深入,他更加发现苏泽的恐怖!
军队体系的建设,武监体系的创建,如今大明这一套新军事体制,几乎全部出自苏泽之手。
苏泽也许不会亲自指挥打仗,但说他是大明新军的缔造者一点不为过。
今天一大早,李如松被赵伦喊到了营帐。
「这份申请状你去送到营部去。」
李如松接过申请状,心中明白赵伦的用意。
赵伦不是简单的让他跑腿,这种去营部跑腿的事情,是青年军官趋之若鹜的事情。
这种跑腿能够在京营上层那边露脸,日后提拔的时候自然更容易想到你。
不过李如松并不是很乐意的样子,赵伦忍不住说道:
「你这厮这样整日里蒙在军营中,等武监毕业授职怎麽办?别以为你是个破锣班正,日后就能得授美职!」
听到赵伦骂自己,李如松也知道对方是为了自己好,连忙赔笑说道:
「送,总旗,我去送还不行吗?」
赵伦也是为了李如松好,他忍不住说道:
「当年我也是吃了这等亏,好些年都得不到提拔。」
李如松忍不住问道:
「后来呢?总旗是开始往上面走动?」
赵伦说道:
「后来戚帅来了军中,简拔了我等,这才有了今日。」
李如松:
「。。。」
赵伦又忍不住踹他一脚:「老子能遇到戚帅,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你小子能有这份福分吗?还快滚去营部!」
李如松连忙说道:
「末将这就去!」
「把你这张傲脸收起来,对人陪着点笑!」
等到李如松走后,赵伦这才露出笑容,他也实在是太喜欢这个副手,这才事事为他考量。
「这帮小崽子们,也是赶上好时代喽,老子当兵那阵子,哪里还有武监!」
赵伦露出艳羡的表情。
虽然李如松因为缺乏临阵经验,带兵经验不如自己。
但是经验这个东西,是最不值钱的。
南征北战这麽多年,打仗打到想吐!
赵伦发现,武监这些学员,学起任何东西都接受极快,而且做什麽事情都有一套章法。
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伦其实也曾经得过戚继光的亲自点拨,但是他的悟性太差了,所以止步于总旗这个级别,再往上就不能胜任了。
实际上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极限了。
管理一个总旗,也就是五十人,这是最基层的指挥岗位,一个总旗在大部分时候只要跟着上级的命令从事就行了。
但是管理五十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再往上走,那就需要天分了。
赵伦认为李如松就是这样有天赋的,或者说武监体系培养出来的军官,就是能往上走的。
从古至今,赵伦没有听说过将帅能够量产的。
甚至别说是量产将帅了,就是量产中级军官都不行。
可偏偏武监似乎能做到。
就是不能产几个名将,能批量产出合格的中层军官,那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而一直在前线的赵伦更是知道,大明是如何的紧缺中层军官。
李如松这小子,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日后的前途远在自己之上。
而李如松这样的,武监两年可以培养300人!
这位苏翰林的,当真是恐怖啊!
——
京营新军的营部设在京营之中。
为了吸取旧京营的经验,京营新军的营部也设在军中,而不是和京营旧衙门那样设在京师城内。
所有的京营高层军官,都必须遵守京营的制度,吃住都在京营之中,只有休沐才能离开京营回城。
这条军令还有一个意外的结果,一些原本想要来京营新军镀金的高级武官,都打消了想法。
最终京营的统兵之职,落在了戚继光的部将陈璘身上。
李如松也听说过这位陈统兵的事迹。
这位非军户出身的将领,是在抗倭战争中主动投军抗倭的,在歼灭汪直的战争中立功升为把总。
他原本已经升为广东守备,后来朝廷调遣戚继光北上,陈璘毅然追随,成为戚继光的副将。
陈璘在东胜卫之战中亲自守卫一座棱堡,立下战功,再次被朝廷嘉奖。
这一次京营选将,他被戚继光推荐,最终被皇帝点为京营新军统兵,统领整个京营新军。
李如松来到了营部,将赵伦让他递送的申请状送上去,很快就遇到了好几个同学。
众人纷纷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在军营中的近况。
跑腿在军营中无疑是个美差,营部虽然设在京外,但好歹也是京师新军的总部,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为了尽快建设营部,工部用上了新式土楼的技术,整个营部的建筑都是乾净整洁的三层小楼。
京师新营的各大机关都在这些小楼中办公,李如松听着同学们的讨论,又是谁被借调到了营部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