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1章 张居正的退让(1 / 2)

加入书签

第361章 张居正的退让

张敬修在给张居正的信中,说了水师学堂的几件事。

其中一件就是炮术科的问题。

张敬修向张居正抱怨,工部提供的火药质量越来越差,经常会出现火药哑火的情况。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水师学堂炮术科的教官,在向水师学堂新生演示火炮的时候,火药哑火后又突然引爆,差点将这位教官射成马蜂窝。

这件事之后,张敬修严禁在学堂校内再进行火器实弹射击,又将靶场都迁到了蓬莱岛的海岸上。

张敬修后来也组织教官,对火药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火药中的硝石品质不够。

为此,张敬修也曾经向上级部门写信过,但是对方看他只是个小小的水师学堂教学长,也只是敷衍的回上几句,甚至有的衙门就是回个信表示自己收到,也就再无下文了。

看完了儿子的信之后,张居正的心情也不太好。

从抗倭战争以来,火器是国之重器已经在文武官员之间已经达成了共识。

而在几次大明水师的作战总结中,也都着重说明了火器在海上作战中的作用。

所以武监和水师学堂都设立炮术科,专门操练使用火器。

如此重要的火器,却在火药供应上出了问题,张居正自然为此心忧。

等张居正看完,他本来想要将儿子的信拿回书房再好好看一遍,但看向身边眼巴巴等着读信的次子张嗣修,张居正最后还是将信递给次子。

——

次日,张居正在去内阁之前,先来到了户部,找到了负责硝石的四川司主司蔡力行。

这位四川司的主司也是户部的老资格了,在同僚之中口碑不错。

可是张居正问了几个户部硝石统购的问题,这位蔡主司都一问三不知。

看到张居正越来越阴沉的脸色,蔡主司又开始将责任扣在苏泽头上。

「阁老,硝石问题根源还是苏翰林上疏废除贱籍,硝户逃亡,以至于朝廷的硝场无法正常生产,与我户部无干啊!」

蔡力行这下说完,张居正的脸色更难看了。

对于张居正这类实干的官员来说,做错事并不是什麽大事。

户部四川司的工作繁多,又不是专门盯着硝石,出点问题也是正常的。

但是蔡力行这样将责任往外推,就让张居正很不高兴了。

陪同在张居正身边的户部侍郎张守直是最了解张居正脾气的,他连忙说道:

「闭嘴!取消贱籍是陛下御准丶朝廷公议的结果!岂容尔等置喙!」

听到张守直的斥责,蔡力行也知道自己犯了错,不该攻击苏泽,他连忙又说道:

「阁老丶侍郎!我户部只负责购买硝石,这硝石质量的问题,吾等也不懂啊。」

这下子张居正反而平静下来,他也没有继续和蔡力行纠缠,直接放他离开。

张守直满脸的羞愧。

「阁老,是本官御下不严。」

张居正摆手说道:

「这非是张侍郎的过错,也并非蔡力行一人的问题。」

张居正说道:

「这些年来户部扩权,朝廷财源又大增,让户部官员对朝廷政务有了轻慢之心,这样的事情也绝非蔡力行一人。」

「朝廷这麽多公帑在他们手里过,谁都会有骄纵之气,硝石不过是四川司下的一个小盘子,怕是日常的工作蔡力行都不会过问。」

张守直也低下头,阁老就是阁老,看问题的高度确实不同。

但是张居正说的确实不错。

户部的职责繁多,可说是整个大明所有经济活动无所不包。

户部的十三清吏司,不仅仅要负责对应省份的财政工作,同时还需要兼管其他的专门工作。

但是一个清吏司有多少人呢?

主司,也就是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到九人。

这就是一个职权极大的清吏司,正品官员的人数。

四川清吏司是人数最少的,合计只有五名正品官员。

当然,仅仅靠几个人,是无法维持一个清吏司的运转的。

每一个清吏司下,还有人数众多的吏员队伍,他们负责各种基础的工作。

张居正说道:

「但是有过还是要罚,蔡力行在户部任职多年了吧?将他调外任用吧。」

张居正发话了,张守直自然应下。

就这样,刚刚一个执掌大明四川财政的五品官员,前途命运就这麽决定了。

张居正又说道:「蔡力行的失职失责,也要向其他清吏司通报,各清吏司也要梳理自己的兼管事务,如果有哪些清吏司的职责过重,行文送到本阁老这里。」

张守直明白,张居正这是动了梳理户部职权的心思了。

一个部门运转久了,自然会有很多冗馀的事项。

张守直应了下来,张居正这才离开户部。

等到张居正回到内阁,正好遇到通政使李一元带着奏疏过来。

没过多久,首辅高拱开口道:「诸位阁老请看一下苏子霖这份奏疏。」

听到苏子霖三个字,在场的阁臣都放下手里的公务。

凡是苏泽的奏疏,阁老都要亲自审阅几次,这已经成了阁臣们的习惯。

更何况这一次的奏疏,不仅仅有苏泽的签名,还有太子的签名。

等看完之后,张居正对苏泽更满意了。

上一次苏泽协商中提出了贡税折银,正好和张居正心中的财政改革不谋而合!

一条鞭法并不是张居正的原创,折银徵税在大明已经在很多地区丶很多税种上执行了很久了,财政官员几乎都知道。

但是进行全面的税收改革,一直都是张居正的政治理想。

当然,一条鞭法不仅仅有折银徵税这麽一个主张。

折银徵税,能方便钱粮统计,减少实物徵税的腐败,是一条鞭法的表现形式。

但是一条鞭法最重要的主张,还是将徭役和杂税统一进税收中,减轻徭役对百姓的盘剥。

这是张居正在年轻时候,游历了很多地方后,最终形成的政治理想。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税并不是最重的那座山。

真正能让普通百姓破产的,实际上官府无休无止的徭役。

有的地方官员为了政绩,无休无止的徵发徭役,普通百姓要应对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政绩工程,还要面对田租田税的压榨。

当一户男丁被徵发徭役后,家中就失去了劳动力,而且以大明的徭役施工条件,若是役夫死伤也不会赔偿,但是一个家就垮了。

江南富庶地区,很多中农都会花钱雇人来替役。

就是因为官府徭役压榨百姓,浪费了服役百姓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