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明老钱贵族(2K)(1 / 2)
第94章 大明老钱贵族(+2K)
午时刚过。
张惟贤走出后军都督府,往承天门走去。
脚步匆匆之馀,脑中却总闪过新君亲笔写下的那句话——「敢教日月换新天」。
换新天?
张惟贤在心中咀嚼着这三个字,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却又隐隐带着一丝灼热。
大明的天要变了,可这场风波之中,大明勋贵们又将担任什麽角色呢?
……
转瞬间承天门已至,小太监马文科已等在门口,脸上有些急切。
「国公爷,您可算来了,陛下正等着您呢!」
张惟贤脸上也放出微笑,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右手宽大的袖袍微微一荡,便与马文科的袖子轻轻一触。
然而,就在他以为事情已经办妥,准备抽手之际,却感觉自己的袖口微微一沉。
他有些诧异,仔细一摸,十两银子没递过去,反倒又多了十两。
张惟贤抬起头,正对上马文科那张略显尴尬的脸。
小太监也不说话,只是对他摆了摆手道:「国公爷,快走吧,莫让陛下久等。」
说完,便转身在前头引路。
张惟贤匆匆跟上,一时竟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小太监是什麽路数?
怎麽一会儿收钱,一会儿不收,现在乾脆还给退了回来?
是陛下的态度有变?还是这小太监胆小怕事?
他看着马文科的背影,心中疑窦丛生,莫名平添几分忐忑。
而走在前面的马文科,却忍不住悄悄擦了擦手心的汗。
老祖宗那双冷漠的眼睛又仿佛浮现眼前。
「——文科,你的梦想难道就是这十两银子吗?」
实在太渗人了,钱财固然可爱,然而性命却更加要紧!
两人各怀心事,一路无话,很快便到了乾清宫。
张惟贤收敛心神,刚刚跨入殿门,还未及整理衣冠下拜,一个身影已经匆匆从御案后走了出来。
「国公终于来了,朕可是想念得紧啊!」
朱由检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热情,他几步上前,一把就扶住了张惟贤的手臂。
「国公免礼,快随朕来。」
说着,便拉着他来到一旁的锦墩前坐下。
他刚刚坐定,几名小太监便悄无声息地跟了上来,将几个熏得温热的锦包,依次放在了他的膝盖上丶腰背上。
整套流程行云流水,张惟贤连个说话的空隙都找不到。
「陛下……恩重,老臣……」
他拱了拱手,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开口的机会。
然而,话未说完,朱由检却突然凑了过来,一脸关切地打量着他的脸色。
「国公这是怎麽了?为何脸色如此之差?」
张惟贤剩下的话又被噎了回去。
他心中一时无语。
陛下您的勇卫营每天在河对岸开枪打炮,我能睡得好吗?老人家睡不好,脸色能好吗?
这话他当然不敢说出口,只好含糊其辞道:「回陛下,老臣这几日老寒腿犯了,夜里总是睡不安生。」
「哦?」朱由检闻言,立刻露出了然的神色,点点头道:「国公乃国之柱石,可要好生保重身体啊。这大明的江山,还需国公这样的老臣为朕支撑着呢。」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家常,朱由检这才切入正题。
他话锋一转,原本轻松的表情也略微收敛。
「国公,朕记得你上次奏对,劝朕莫要重蹈神宗爷的覆辙。」
「又说,可信大明养士三百年。」
朱由检双手交叉,放在膝前,一双漆黑的眸子紧紧注视着张惟贤,饶有兴趣地问道:
「那麽,朕想问问国公,这大明之『士』,可包括勋贵在内?」
「如今朕虽有心奋起,欲为国朝做一番事业,然而这大明勋贵,果真能为朕所用吗?」
来了!
张惟贤心中一凛,却又松了口气,这个主题还算正常,看来那小太监只是个偶然而已。
他定了定神,正色道:
「陛下执掌乾坤,如日中天,滔滔大势之下,何人敢与天威相抗?」
「朝中勋贵,世受国恩,食朝廷俸禄,何人敢不思奋勇争先,以图报国?」
朱由检闻言,嘴角的笑意却微微收敛,他身子前倾,目光变得更加锐利。
「既如此,那为何朕的耳边,听到的却总是勋贵承平多年,早已失了祖辈锐气,只知贪腐享乐,不堪大用?」
「莫非是外廷诸臣与厂卫,都在欺瞒朕不成?」
这话问得极重,殿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张惟贤却并不慌张,只是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皇帝能问出这话,就不是真的要清算勋贵,而是要用丶想用。
之所以这麽问,不过是想从他这里拿个态度罢了。
勋贵腐败吗?
当然腐败。
土木堡之后,兵事被文官们牢牢掌控,勋贵几番抗争也无济于事。
满朝公侯伯爵,不过每日闲坐公堂,代天祭祀罢了。
荣贵之馀,着实无事可做。
此等情况下其贪腐之风,甚至比文官集团还要炽烈。
这一点,没什麽好隐瞒的。
只是,如何说,才能既不欺君,又能保全勋贵集团的颜面,为他们争取一个机会,这便是一门艺术了。
张惟贤略作思索,在脑中将言辞反覆斟酌了一番,这才缓缓开口。
「陛下明鉴,勋贵之贪腐,其实与各家家风渊源丶爵位传承大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哦?此话怎讲?」朱由检点了点头,示意张惟贤继续。
「依老臣浅见,如今的勋贵,大致可分为三类。」
张惟贤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在安静的大殿中回响。
「其一,乃是开国丶靖难之时便已封爵的世家。」
「此等家族,治家极严,以各宗袭爵的长者为『爵主』,宗族之内,文武教养皆有规制,子弟若犯小错,不等有司衙门过问,便直接由宗祠家法处置,颇有古时宗法之遗风。」
「是故,此等家族的子弟,虽未必人人皆是经天纬地之才,但也大多品行端正,不失本分,于文韬武略上,亦有可取之处。」
朱由检听着,心里顿感有趣。
这张惟贤,有点意思。
这不就是后世经常说的所谓「老钱贵族」(Old Money)吗?
底蕴深厚,注重传承和教育,虽然可能有些僵化,但下限有一定保证。
看他说得头头是道,不会是在趁机自夸吧?
英国公府,可不就是这大明王朝最顶级的「老钱」?
张惟贤没有看到皇帝玩味的眼神,继续说道:
「其二,乃是其后因外戚丶军功等事所封的新贵。」
「此等家族,一时冒起,有无严谨规制,便要看各家家风如何,不可一概而论。」
「其中不乏奋发有为之辈,但也有不少骤然富贵,行事张扬之人。」
「更何况袭爵数代后,终究还是要看,门风家风,否则此辈勋贵子弟,最终往往流连于斗鸡赛马,免不了颓唐除爵的一天。」
朱由检点点头。
这个他也懂,「新钱贵族」(New Money),或者说,暴发户。
根基尚浅,行事风格自然也就五花八门。
远的不说,他那岳父不就是典型的这类新贵吗?
「其三,则是爵位断代,多年之后,再从远支旁系中选人袭爵的。」
「此等情况,往往伴有争爵丶冒袭之事,人心繁杂。其袭爵之人表现如何,更是只能看其本人的心性了。」
「便如近些年的新建伯爵位之争,便是如此。」
新建伯?
朱由检的记忆被触动了。
他迅速在脑中搜索,新建伯……王守仁!
竟然是心学大家王阳明的爵位!
朱由检心中一阵感慨,真是应了那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豁达如王阳明,他的后人,照样要为了这世间的权势名利,争得头破血流,斯文扫地。
这不就是「家道中落的破落贵族」,各类小说里也多的是。
张惟贤见皇帝陷入沉思,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补充道:
「陛下,其实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分法。」
「其中又可按流爵与否来分,一般而言,若为流爵,因其爵位不能世袭罔替,贪腐总会更甚,但做事,也往往会更勇,只求博一场富贵。」
「又可按南京丶北京来分。南京勋贵多受南都文风浸染,文气稍重;北京勋贵身处中枢,武风更盛。但这些,都只是大致而论,终究不可一概而论。」
说到这里,张惟贤站起身,对着朱由检深深一揖,神情恳切地说道:
「是故,陛下问,勋贵贪腐,可能用否?臣的回答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最终还是坦然道:
「若论贪腐,勋贵之中,其轻重程度或有不同,然可谓举目皆贪,无一绝对清白。」
此言一出,朱由检不由眉毛一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