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346:影视城爆了(1 / 2)
第348章 346:影视城爆了
200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值国家推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第二年。
自去年首次试行七日长假引发消费热潮后,今年全社会对第二个五一黄金周更是充满了期待。
从四月下旬开始,各大旅行社丶交通部门丶旅游景区便已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这波蓄势待发的民众出行高峰。
而在辽省沈城,一股因电视剧《闯关东》而点燃的热情,正悄然汇聚,并即将在位于棋盘山区域的「东北影视文旅基地」(对外宣传多称「闯关东影视城」)猛烈爆发。
《闯关东》自四月一日在泱视一套开播以来,收视率便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占据全国同时段收视榜首,并呈现出持续走高的态势。
其跌宕起伏的剧情丶鲜活立体的人物丶厚重悲怆的历史质感以及浓郁的地域风情,引发了全社会各年龄层的观看和讨论热潮。
尤其是剧中展现的「闯关东」精神——那种为了生存和希望,敢于背井离乡丶与天斗丶与地斗丶与人斗的坚韧与勇气,深深震撼和激励了无数观众。
在故事的主要发生地辽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这种共鸣尤为强烈。
许多家庭都有着类似的闯关东记忆或家族传说,电视剧的热播,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人探寻历史丶体验祖辈生活的情感需求。
与此同时,盛影传媒和沈城方面紧密配合,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
报纸上刊登着「五一黄金周,亲历《闯关东》,走进朱开山的世界!」的整版GG;电视台滚动播放着影视城的宣传片,画面里是复原的元宝镇街道丶巍峨的山林丶神秘的金沟河;电台广播里,主持人用充满诱惑力的声音描述着影视城内即将开放的特色体验项目。
王盛深知,传统的「看景拍照」式影视旅游已经落伍。
他结合脑海中对后世诸如迪士尼丶环球影城以及国内成功文旅项目(如横店丶象山)的认知,为闯关东影视城量身打造了一套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游玩体系。
其核心理念是:让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闯关东」故事的参与者。
……
五一清晨,天色微熹。
通往棋盘山的道路上,车辆便开始明显增多。
等到日头升高,距离影视城还有几公里处,已然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其中不乏挂着吉丶黑丶乃至冀丶鲁丶津牌照的私家车和旅游大巴。
交警部门不得不临时增派警力疏导交通。
影视城入口广场,人头攒动,彩旗招展。
巨大的《闯关东》剧照喷绘和「欢迎来到元宝镇」的木质牌楼,瞬间将人们拉入了剧中的情境。
售票窗口前排起了蜿蜒的长队,电子显示屏上不断刷新着「今日限流,建议错峰游览」的提示。
王盛站在影视城管理中心的顶层观察室,透过巨大的单向玻璃窗,俯瞰着下方汹涌的人潮。
韩三坪丶沈城的徐市长以及文旅部门的几位负责人也在一旁,众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一丝应对大客流的紧张。
「王总,你这『沉浸式』的点子,看来是挠到痒处了!」
公开场合称呼职务。
韩三坪看着楼下摩肩接踵的人群,感慨道,「我原本还担心这地方偏,没人来。这下好了,怕是要担心人太多挤爆了!」
徐市长更是笑容满面:「王总,了不得啊!这才第一天,看这架势,整个黄金周的人流量怕是要突破我们最乐观的预估!这对我们沈城乃至辽省的旅游拉动,作用太大了!」
王盛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几个核心体验区,那里正是他设计的「玩法」集中呈现的地方:
「朱家院落」生活体验区:
这里本就是剧中朱开山家在元宝镇院落的取景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关东农家生活。
「文他娘」灶台饭:游客可以亲手用土灶台,在大铁锅里贴饼子丶炖酸菜,品尝剧中出现过的「猪肉炖粉条」丶「小鸡炖蘑菇」等特色菜(食材需额外付费,但有套餐选择)。
穿着粗布衣裳的「文他娘」(由工作人员扮演)会在一旁指导,讲述「当年」的故事。
「传武」劈柴挑水:院角设有劈柴墩和木柴,备有缩小版的安全斧头供孩子们体验;井台边放着木桶,年轻人可以试试身手,感受挑水的滋味。
「传杰」学记帐:在仿照夏家商铺设置的偏房里,孩子们可以跟着「帐房先生」学习用毛笔写繁体字记帐,了解过去的商业知识。
此时,朱家院落外排着长队,院内更是热闹非凡。
孩子们兴奋地尝试着劈柴,虽然动作笨拙,却乐此不疲;几家合租一个灶台的游客们分工合作,生火丶洗菜丶下锅,忙得不亦乐乎,炊烟袅袅,笑声不断。
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新鲜木柴燃烧的味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