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342:内功小成(1 / 2)
第344章 342:内功小成
2001年3月20日,上午。
春日的阳光透过中影集团大楼略带岁月痕迹的窗棂,在韩三坪宽大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办公室会客区。
王盛坐在韩三坪对面的沙发上,身前的茶几上摊开着一份厚厚的丶装帧精美的项目计划书,封面上是手写体的《博物馆奇妙夜》五个大字,旁边还摞着一迭剧本复印件。
他没有急于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韩三坪一页页仔细翻阅着项目书,时而眉头微蹙,时而指尖在某项预算数字上稍作停留。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喧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韩三坪看得非常仔细,从项目概述丶核心创意丶剧情梗概,到详细到令人咋舌的预算分解丶特效方案丶制作团队构成,乃至风险控制和市场预期。
他的表情始终严肃,看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
终于,他合上了项目计划书的最后一页。
韩三坪身体向后靠进宽大的皮质座椅里,抬手揉了揉眉心,然后看向王盛,嘴角牵动了一下,似乎想笑,又没完全笑出来,最终化作一句意味深长的感叹:
「野心不小啊,盛子。」
王盛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预料之中的淡然笑容,他身体前倾,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老师,既然决定要跟张导那边可能搞的《英雄》那样的大片对垒,甚至想压一头,就不能小家子气了。
场面丶创意丶技术,都得往顶了做。咱们现在,有这个机会,也有这个底气。」
他放下茶杯,手指在项目书上点了点:「咱们这几年,从婚庆电影起家,到电视电影联盟,再到组建『中影盛世』院线,制片丶发行丶放映,不敢说铁板一块,至少实现了内部闭环。相当于是练了几年内功,算是小成了。」
他顿了顿:「也就是说,就算退一万步,这部片子只靠国内市场,以咱们现在的渠道控制和观众基础,也赔不起,至少能收回大部分成本,搏一个名声。
但如果……算上成龙老师的全球号召力,能打开北美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呢?」
王盛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憧憬:「那赚回来的,可就不仅仅是票房分成了。那会是实打实的美刀,是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杆的文化影响力,更是咱们下一步发展急需的资本弹药!」
他看向韩三坪,眼神灼灼:「老师,您想想,有了这笔钱,咱们之前聊过的,捣腾一个真正现代化的数字电影拍摄丶制作基地,还只是空想吗?」
提到「数字电影基地」,韩三坪的神色动了动,显然被触动了心思。
王盛知道火候到了,便顺着这个话题深入下去:
「这不是我异想天开。老师,您肯定比我更清楚。电影技术的未来,必然是数位化的。从拍摄期的数字摄影机,到后期的非线性编辑丶CG特效,再到放映端的数字影厅……这是大势所趋。」
他结合着自己前世的知识和当下能接触到的信息分析道:「好莱坞那边,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还有《星球大战前传》系列,已经展示了数位技术的威力。咱们国内呢?上影厂那边好像已经在筹备搞数位技术中心了,但规模和前瞻性都还不够。」
「如果我们能抢先一步,投入重金,建立一个集前期拍摄丶后期制作丶特效研发丶甚至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数字电影基地,那意义就太大了。」
王盛的声音带着一种战略家的清晰,「首先,它能极大降低高质量影片的制作成本和周期,像《博物馆奇妙夜》这种依赖大量特效的电影,以后就不用把大把的钱和主动权交给海外团队了。
其次,它能成为吸引国内外项目来华制作的磁石,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最后,这也是为未来全面铺开的数字影厅储备内容和技术,掌握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韩三坪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何尝不知道数位技术的重要性,只是……
「盛子,你说的这些,国家层面不是看不到。」韩三坪叹了口气,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和现实的沉重,「广电总局的《电影科技『十五』发展规划》里,也提到了要推进电影数位化。但是,没钱啊。」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车流:「国家现在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基础设施建设丶民生丶科技研发……哪一样不是吞金兽?
电影产业,说到底在很多人眼里还是『文化娱乐』,优先级排不到最前面。指望财政拿出大笔资金投入数字电影基地丶数字影厅这种前瞻性项目,难啊。」
他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王盛:「要不然,你以为我这把年纪,凭什麽能像坐火箭一样,这麽快在中影集团内部拿到实实在在推动行业改革的权力?
还不是因为上面看到了咱们这几年来,没怎麽靠国家输血,自己愣是闯出了一条路子,证明了市场化改革能成功,能赚钱,能盘活资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