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6章 339:实践出真知(1 / 2)

加入书签

第341章 339:实践出真知

包厢内,暖黄的灯光流淌在精致的瓷器和色香味俱全的粤菜上,气氛融洽而微醺。

成龙提出的合作意向,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王盛心中漾开层层思绪。

面对这位国际巨星的主动邀约,王盛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端起茶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饰着飞速运转的头脑。

他琢磨着成龙的分量。

诚然,在2001年初的这个时间节点,放眼全球华人影星,成龙是当之无愧的顶峰。

他是继李小龙之后,真正在好莱坞主流商业市场站稳脚跟,并且拥有极高票房号召力和全球知名度的华人男星。

李连杰凭藉《致命罗密欧》等片开始在好莱坞崭露头角,但影响力和票房稳定性远不及已成系列的《尖峰时刻》;周润发则因《替身杀手》丶《安娜与国王》等片反响未达预期,在好莱坞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相对瓶颈期。

而成龙,自1995年《红番区》成功打入北美市场后,1998年的《尖峰时刻》更是取得了全球2.44亿美元的惊人票房,将他推上了一线动作喜剧巨星的位置,也让他跻身当时好莱坞片酬最高的演员行列之一。

他的电影,尤其是在亚洲和北美市场,几乎就是票房和动作喜剧的保证。

这种经过国际市场验证的超级巨星地位,是其他华人演员难以比拟的。

正因如此,成龙的片酬也水涨船高,达到了一个令绝大多数华语电影制作方咋舌的数字。

王盛记忆中,此时成龙的单部电影片酬,至少在1500万到2000万美元之间,这还不包括可能的分红。

这对于虽然营收突破十亿,但需要精打细算丶多点布局的盛影传媒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想到这里,王盛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一丝半真半假的无奈笑容,用带着几分玩笑的语气说道:「成龙老师,您这全球知名的『大哥大』,片酬现在可是天文数字。

我们盛影小家小业,拍部戏的成本,怕是还不够付您片酬的零头。我这心里可是有点打鼓,请不起,请不起啊。」

成龙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显得十分豁达。

他摆摆手,亲自给王盛添了茶,语气诚恳地说:「王生,您这话就见外了。片酬嘛,都是数字,是死的。但合作是活的,朋友更是无价的。」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生意人的精明和江湖人的爽快,「能跟王生您这样有眼光丶有魄力丶掌握内地庞大渠道的夥伴合作,那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项目本身赚不赚钱,有时候不是唯一考量。项目带来的影响力丶后续的开发,比如……影视城?或者其他的衍生业务?机会多的是嘛!」

他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暗示着合作可以超越单纯的片酬支付,转向更深层次的利益绑定,例如共同投资实体项目,共享更长期的收益。

王盛心领神会,脑中瞬间闪过成龙电影里那些经典的丶往往伴随着大量家具破碎的打斗场面,他灵光一闪,继续用玩笑的口吻试探:「哦?衍生业务?比如……投资个家具城?

我看成龙老师您电影里消耗的家具量,开个连锁家具城,专门供应拍摄,说不定比拍电影还赚钱。」

这话一出,成龙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指着王盛笑得前仰后合,连旁边的陈自强也忍俊不禁。

成龙:「哈哈哈!王生!您可真会开玩笑!好好好!这个主意好!以后我的剧组都去王生您的家具城采购,打坏了算我的,带动内需嘛!」

玩笑间,气氛更加轻松。

笑过之后,成龙的神色渐渐变得认真而深沉,他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游子思归的感慨:「王生,不瞒您说。我现在虽然在好莱坞,看起来风光,《尖峰时刻2》也在拍着。但我心里清楚,那里终究不是根。

我成龙是中国人,我的观众基础在亚洲,在内地。看着内地电影市场一天天热起来,我是打心眼里高兴,也真想回来,为咱们自己家的电影产业,实实在在出一份力。」

成龙经历过冲击好莱坞的失败,即便如今在好莱坞出人头地,红得发紫,心中的危机感也没有减轻多少,很清楚自己的基本盘在哪里。

当然,这番话透露出的作为华人电影代表人物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是真心的。

王盛收敛起笑容,微微颔首:「大哥有心了。中国电影确实需要您这样的标杆人物回来共同开拓。您的这份心意我收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