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天道好还,疏而不失(2 / 2)

加入书签

她呆呆地坐着,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大仇……得报了。

那个害死她孩儿的毒妇,终于要死了。

压抑在心头数年的巨石,在这一刻轰然崩塌。

随之而来的,却不是想像中的轻松,而是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悲恸。

「哇——」

张嫣突然双手掩面,嚎啕大哭起来。

那哭声,撕心裂肺,充满了无尽的悲伤与委屈,像是一头受伤的母兽,在哀悼自己逝去的幼崽。

见此情景,朱由检站起身,对周钰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大殿,站在了庭院之中。

殿内,张嫣悲痛的哭声还在继续,久久不歇,闻者心碎。

朱由检和周钰听得这声音,心中都不由得有些酸楚。

但他知道,这是张嫣必须经历的情绪宣泄,只有将所有的痛苦都哭出来,她才能真正地获得新生。

过了许久,那悲痛的哭声才渐渐停歇,化作了低低的抽泣。

又过了一会儿,殿内传来一声略带沙哑的呼唤。

「进来吧。」

朱由检和周钰这才重新走进大殿。

此刻的张嫣,虽然双眼红肿如桃,发髻也有些散乱,但她的眼神,却前所未有地清亮,整个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神清气爽。

「我的孩儿,为此二逆所害,恨之入骨,一时失态,让叔叔和弟妹见笑了。」她看着两人,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

朱由检和周钰赶忙上前,连声安慰。

「皇嫂节哀。」

「是啊皇嫂,如今大仇得报,您也要保重凤体才是。」

又说了几句宽慰的话,朱由检见她情绪已经稳定,便起身告辞。

走出慈庆宫,坐上回乾清宫的肩舆,朱由检闭上了眼睛。

他的心中,却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这一次,他以雷霆之势铲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看似乾净利落,一举解决了心腹大患。

但他很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他最大的问题,是威望。

一个年仅十七岁,从藩王仓促登基的新君,拿什麽去镇住满朝的文武?

杀一个魏忠贤,确实能为他带来巨大的声望,但这还远远不够。

他清楚地记得,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亲手选拔出来的新任内阁首辅刘鸿训,甚至敢当着他的面,毫不客气地说出「主上毕竟是冲主」这样的话。

冲主,就是小皇帝的意思。

在那群通过科举独木桥,一路杀上来的进士文官眼中,皇帝算什麽?

不过是一个需要被他们教导丶被他们匡正的道德符号罢了。

他们打心底里就瞧不起皇帝,只希望皇帝能够垂拱而治,什麽都不要管,然后由他们这些所谓的清流贤臣,挥挥手,动动嘴,就把这天下治理得国泰民安。

可笑!

朱由检在心中冷笑。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明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已经到了何等危险的境地。

交给这群空谈居多丶党同伐异的大臣,唯一的结局,就是加速沉没。

唯有他,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才有可能力挽狂澜,为这天下,为这汉家衣冠,寻得一线生机!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杀魏忠贤,是他「正名」的第一步,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谁才是这大明的主人。

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他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思绪被打断,肩舆已经停下。

他睁开眼,回头望了一眼慈庆宫的方向,那座宫殿在暮色中已经变得模糊。

皇嫂,我已投之以桃,还望后日你能报之以李罢。

他回过头,叫来王文政,「把王体乾丶司之礼都叫来,让司之礼带上内承运库帐本。」

【本章史料】

1.张嫣胎儿被害一事见于《酌中志》:「天启三年,张娘娘觉孕,客氏丶逆贤乃逐去宫人之异己者,故托不更事之宫人丶答应,一日张娘娘偶腰痛,受捶过度,竟损元子睿胎」。

2.主上毕竟是冲主这句话见于《崇祯内阁行略》:「先时,长山(刘鸿训)在政府,尝议事,有所不可,辄言日:主上毕竟是冲主。上间而咽之。至是必欲寘之重典,幸廷臣力救,乃谪戍代州去,竟卒戍所。」

说实在,这句话杀伤力可以和高拱那句「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想比了。

3.明天两张讲内帑,到时候给你们看看这群文臣是怎麽欺负小朋友的,天启也被欺负过。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