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福祸(2 / 2)
「不是,驾船比其他人的船更快,官兵抓其他人时耽误了工夫,我就能趁机跑掉。」
「……岸头侯的过往,当真是『奇妙』。」
「后来我随大将军抗击匈奴,立下战功,陛下也是知晓了我的过往,侯名岸头,既是过往,也是陛下有意靠岸南越,王太子不见我两千甲士,人人如在陆地,无有晕眩之症?」
赵婴齐这才注意到「护送」他回南越国的汉家将士身在船上,个个面色如常,「这些甲士,是陛下早些年训练用以南略的?」
「对,就是为了打南越国准备的,不仅是这两千人,强弩校尉路博德那数万大军也是如此,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南越崇山峻岭,只要事有不谐,天兵天将便可以利用岭南水路朝发夕至,攻入番禺城。」张次公毫不掩饰道。
南越国已成大汉朝刀殂上的鱼肉,赵婴齐在长安城便同意了内附,自己人,没必要再遮遮掩掩的。
赵婴齐听着听着,面孔上多了一丝忧伤,这就是小国面对大国时的悲哀,大国有充足的时间丶人力丶物力,来将小国的山险丶水利等人力难以克服的事物,通过刻意的选拔丶训练,化为己方的优势,小国却不能。
这也是为什麽大多数时候北地要强于南地的原因之一。
张次公见赵婴齐神情有异,以为赵婴齐是受了惊吓,安慰道:「南越国已经可以了,环目四望,能让我大汉朝准备丶谋划十多年的,除了匈奴,也就南越国了。」
赵婴齐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这是值得荣幸的事吗?
比蚂蚱强点,不还是蚂蚱吗?
说话间,南越国都城番禺已然遥遥在望。
高逾六丈丶夯土构造的灰褐色城垣,几与长安城的高度相仿。
「张公,此城如何?」
「不堪一击!」
张次公仰头望了一阵,这番禺城四角有敌台,城头设有马面和女墙,看上去和汉家城池无二,但面向珠水丶正对码头的这面城门,外围却没有瓮城。
这要是汉家大军打过来,就能直接对城门发动攻击,南越军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一旦城门被破,瞬间便宣告国破。
也是以前西南夷道没有开通,不能从牂牁江上游对南越国发动进攻,不然,南越国可能活不到现在。
赵婴齐彻底沉默了,从前南越人,包括他的南越武帝曾祖父赵佗丶南越王父亲赵昩都不相信有军队能打到番禺城下,没必要多修一道瓮城御敌,于是就没有修瓮城。
经过时间检验,似乎也真的没有必要,汉军不是打过来的,而是被他「请」来的,有瓮城没瓮城,没什麽差别。
这番禺城规模颇大,水面上少说有二三十条大船进出,小船更多,如水蚊子一样钻来钻去,桅杆林立。
入南越的这段时间,张次公对南越有些研究,北邻大汉,东接闽越丶东瓯等国,南边与都元丶邑卢没丶谌离等海外诸国通过水路联系,可谓四方行商的重要枢纽。
在南越国中,有条「转运策」的法令:大汉商队走到五岭关隘即停,不得踏足南越国境,接下来的路只能委托南越本地商队代为南运,而海外诸国的商船,抵达番禺之后也不得继续前进,只能委托南越本地商队北送。
靠这一条法令,南越便把南北货运牢牢垄断在手中,从大汉进口大量铜器铁器丶丝绢布匹丶漆物瓦当,卖给闽越丶东瓯等国,再从闽越丶东瓯等国买来珠玑丶犀角丶香料等物卖给大汉,南越国岂止是赚得盆满钵满,简直是堆金积玉。
望着水面上的船只,张次公深吸一口气,眼神微冷,「这是在从汉家手里抢钱啊!不可饶恕!」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