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137迷惑(2 / 2)
刁雍人微言轻,只得闭上了嘴。
解散了军议,众人各自离去,奚斤没有急于在今夜出兵。
一方面,夜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他自认为掌控着局势,没有必要冒险。
另一方面,刘义真虽然送了一部分到了北岸,但主力可能还在南侧。
为求谨慎,奚斤决定再观察一天。
次日,天色大亮。
魏军斥候带回了消息。
「启禀山阳公,晋人如今在向北岸运输辎重。」
奚斤闻言精神一振,他对众人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位可愿与我亲往前线观望。」
军队渡河,以运输辎重最为麻烦,因此奚斤并不急于一时。
「愿与山阳公同往。」
由于晋军派出了大量的骑兵在周边警戒,奚斤一行人没办法靠得太近,只能在卫队的护卫下,远远占据一处高地眺望。
确认了晋军确实是在抢运物资后,奚斤笑道:「刘义真被我们看破了行迹,如今倒是着急了。」
也难怪他这样认为,毕竟昨日一整个白天,晋军都毫无动静,直到魏军在夜里发现晋军竟然偷渡。
如此一来,刘义真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抓紧时间把送去北岸的人马撤回来,其二,便是像现在这样,赶紧把剩馀的人马丶辎重运到对岸去。
今日晋军的举动,恰恰说明了刘义真执意选择北上。
长孙道生拱手道:「山阳公,是否现在发兵?」
「不急。」奚斤摆了摆手,指向远方正在警备的晋军方阵,说道:「晋军必然一分为二,一部在北岸守卫辎重,一部在南岸防备我军袭扰,观其规模,将近二万,除了看守营寨的部分将士,南岸的晋军应该都在此处了。」
说着,奚斤胸有成竹道:「且让他们在此警戒,等到黄昏时,待其心浮气躁,可以一鼓而下。」
按理说,奚斤的判断并没有错,如果刘义真不在北岸布置重兵,是不敢将辎重抢先运过去的,否则,一旦主力被魏军拖在南岸,无法及时赶赴北岸,万一辎重有所闪失,刘义真的十万军民都得交代在河阳。
但刘义真运过河的并非粮食,而是麻袋装的方土砂石。
真正的粮食如今都在军营里。
因此北岸仍然只有张奂的三千军士,以及连续两晚运到北岸的将近三万民夫。
他们就是仗着河内空虚,不会有魏军强攻,才能守着营寨虚张声势。
而被奚斤用手指着的晋军方阵,则是段宏剩馀的一万七千人,奚斤估算将近二万,差得并不远。
此时,刘义真麾下真正的精锐,也就是他从南方带来的一万二千步骑,此时正在军营里养精蓄锐,等着魏军来攻。
至于五千飞骑军,则依然被用作哨骑,三班轮值。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