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夜郎通货论》【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东汉时期,则是永初元年南迁后的夜郎蛮夷举土内属,夜郎国彻底灭亡。

所以,必须要把《华阳国志》补注本里记载的内容,与夜郎国和两汉交往的历史结合到一起。

而这篇史论,最重要的也并非是论史,而是「以史论今」,所以夜郎国其实要暗中指代如今的四川。

四川通货面临什麽问题?当然是题目里的钱荒?

而根源在于什麽?铁钱笨重,或是铜钱外流,亦或是私铸劣钱泛滥?

在陆北顾看来,蜀地钱荒之弊,表象在钱少,看起来是「铜贵钱贱」的失衡与「流通阻滞」之痼疾。

「铜贵钱贱」是物理规律,自然不必多言,而铁钱沉重,千里贩运成本高昂,以至于商旅裹足,此乃流通之阻。

可根本问题,真的在于这些吗?

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这种困境,所有人心知肚明。

但偏偏不好明着说出来,就只好以史论今。

出题者为什麽会有这种「暗戳戳地讽谏」的心态,陆北顾无从知晓,但毫无疑问,想通了这些关节以后,他这篇《夜郎通货论》该如何以史论今的思路便有了。

思路一旦打开,成文便如江河奔涌。

陆北顾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去研磨新墨,直接拿起昨日用剩的墨块,在砚台里注入了少许清水,手腕沉稳地研磨起来。

最⊥新⊥小⊥说⊥在⊥⊥⊥首⊥发!

墨条与砚石摩擦,发出低沉而连续的「沙沙」声,在这片被沉重考题压得近乎窒息的考棚区里,显得格外清晰。

随后,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开始写下这篇史论。

《夜郎通货论》

「昔夜郎据牂牁①之险,拥丹砂②之利,商队络绎于五尺道③,犀象周流于南夷驿。自汉使开边,置郡设吏,初行通币,铜铁兼用。光武中兴,复铸五铢,夜郎之铜冶尽输中原,铁镪独留荒徼④,遂使货殖之道,渐成枯涸之势。

然司农之臣不究其本,竟铸当十铁钱⑤以塞民怨。形愈硕而质愈劣,价益虚而信益衰。墟市晨开,必称量铁镪斤两;村醪⑥夜沽,竟论计货币成色。至于富者窖藏铜货以待时变,贫者堆积铁镪而泣秋风。

时有汉使巡边,见夜郎墟市冷落,问耆老曰:『昔闻夜郎富庶,何至市无吴绫,廛⑦缺蜀锦?』对曰:『铜钱既尽,铁镪如山,往来商谚有云:宁渡泸水瘴,莫沾夜郎钱。』使者愕然:『铁钱之害至此乎?』

待询其因,使者面赤而叹:『此非黔首之惰,乃钱法之弊也!』遂解佩刀示众:『此刀出尚方,可断铁钱之弊。』然刀斩铁钱,铁屑纷飞,钱文犹存,观者无不掩叹。

嗟乎!《管子》云:『刀币者,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钱法之要,在通天下之货殖,平四方之轻重。太公立九府之法⑧,务使海岱⑨同价;单穆谏景王铸大钱,唯恐子母失衡⑩。

夜郎山藏丹砂,水出朱提,本可富甲南疆,竟困于钱法之苛,正如卞和献玉而遭刖足,隋侯得珠而遇蛇噬。有司不思疏导,反以铁钱锢之,岂有强令僻地独行劣币,而能安民富国者乎?犹决沅水以溉旱田,水未至而禾早槁矣。

后世理财富国者,当鉴夜郎之失,察通货之理,使商脉如沅水长流,钱法似黔山永固,则黎庶幸甚。」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