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9章 汪安杀三人,兵围水月庵(1 / 2)

加入书签

第299章 汪安杀三人,兵围水月庵

吴礼,曾任职礼部郎中,原礼部尚书孟元康的得意门生。

六年前,孟元康为保官位,弑杀乳母一案中,吴礼受了孟元康的牵连,被下狱论罪。

后来孟元康被凌迟处死,而吴礼也跟着吃了挂落,被夺了进士出身,免去所有官职,贬为一介平民。

自此之后,吴礼便消失在了大乾官场。

当时大家都以为,吴礼灰溜溜的回老家了,故而也就没人再关注这个蠢货加倒霉蛋了。

可是任谁也没想到,吴礼不仅没有回老家,反而在京城蛰伏了下来。

原因无他,孟元康虽然死了,但他过往的人脉仍在,往昔的人情也还有一些。

吴礼不甘心年纪轻轻便回乡养老,他一直窝在京城等着,希望能够再谋个一官半职。

而他被重新启用,有且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帝大赦天下。

可惜,皇帝却让他失望了。

皇帝亲政,没有大赦天下。

皇帝大婚,虽然大赦天下,但却只针对百姓,不包括像他这样的官员。

皇长子降生,皇帝还是没有大赦天下。

估摸着要等到大赦天下,只有皇帝册立太子的时候了。

甚至有可能,皇帝这辈子都不会大赦天下了,吴礼得等到下一任皇帝登基的时候才行。

可吴礼等得到那时候吗?

难说。

要知道皇帝今年才十七岁,而且春秋鼎盛,龙体康健,少说还能御极临朝三四十年。

吴礼着手指头,算了算他的年龄,感觉他大概率会死在皇帝的前面。

彻底绝望的吴礼,还是没有返回老家,还是继续留在了京城。

虽说此生当官无望,但吴礼独辟蹊径,还真让他找到了一条出路。

依着大乾官场的规矩,各级官员去地方赴任之时,幕僚师爷得自己个招募。

吴礼想看,他虽然当不了官,当个师爷总没问题吧!

再怎麽说,他也在官场摸爬滚打了这麽多年,各种官场潜规则,各种迎来送往,他可谓驾轻就熟,桩桩件件都门清啊!

而且师爷若是当好了,其威风气派,并不比那些当官的差多少。

可让吴礼极度抑郁的是,不管是友人引荐,还是他毛遂自荐,一连找了好几个去外地赴任的官员,人家都笑呵呵的说庙太小,容不下尊兄这尊大佛,直接将他给婉言谢绝了。

到了这会几,吴礼总算是看明白了,他那个该死的老师孟元康,虽说六年前就已经死了,可是直到现在,却还在连累着他。

吴礼也想明白了,他要想给别人当幕僚师爷,必须找那种对京城官场不太了解的生瓜蛋子,最好是一直在地方任职,很少进京的那种土包子才行。

不然人家一听他吴礼的大名,就会知道他老师便是为保官位,弑杀乳母,鼎鼎大名的禽兽孟元康。

再一联想带着孟元康的得意门生,这麽一个玩意儿赴任,同僚会怎麽看待自己,上官又会怎麽看待自己?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敢沾染吴礼这一坨臭狗屎,生怕会坏了自己个的官声名望。

要说这吴礼,的确是有几分本事,他每日里翻看邸报,还真让他找着了这麽一个生瓜蛋子。

此人名叫李康,潍州人氏,举人出身,一直在西南任职,

十五年来,李康一连当了五任县令,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不知道走了什麽狗屎运,在去年吏部考评之中,李康竟然得了一个优。

后来估摸着,李康使了不少银子,竟让他谋了个渭州知府的肥差。

吴礼经过友人引荐前去拜访,表明来意之后,李康不由得大喜过望原礼部郎中,姑苏吴家之人,还是两榜进士出身,竟然肯纤尊降贵,来给他当师爷,

李康都有些受宠若惊了。

要知道李康只是个举人,而且还是花钱捐的举人,故而在他的心里,最是崇拜像吴礼这样,出身世家大族,又是两榜进士的士林才子。

当即李康便重金聘请吴礼,成为他的幕僚师爷,李康甚至还隐讳的表示,等到了渭州,政务上的事儿,他们二人商量着来。

看着李康这个生瓜蛋子,吴礼不由得乐开了花,他甚至谋划着名,等到了渭州之后,便将李康架空,而他吴礼,则成为真正的渭州知府。

见前程有了着落,吴礼依着官场规矩,自然是要宴请答谢那位,将他引荐给李康的友人。

本来吴礼在倚翠楼定好了一桌花酒,也提前付了银子,更是将倚翠楼的头牌姑娘,直接给一连包了三天。

谁料那位友人竟然瞧不上,竟然嫌弃倚翠阁不好玩,没甚意思。

吴礼不由得甚是好奇,要知道倚翠楼在京城里,虽说算不上第一风月场,但至少也能身前三之列。

你连倚翠楼都看不上,还说不好玩,没意思,吴礼没好气的问道。

「难道你平日里,的都是大家闺秀,玩的都是勋贵女眷不成?」

吴礼这话,本是一句气话,没想到那位友人竟然哈哈大笑道。

「然也!」

接着,这位友人便向吴礼介绍起了水月庵,以及水月庵里的头牌一一锁骨菩萨。

水月庵,吴礼自然是知道的,听说那里的馒头做的极好,故而又名馒头庵。

而尼姑庵里的姑子兼职做皮肉生意,在吴礼看来,也不是什麽稀奇事儿。

毕竟自古以来,寺庙大多都是藏污纳垢之所,甚至是不输于寮妓馆的风月场所,其中尤以尼姑庵为甚。

吴礼年轻那会儿,喜好游山玩水,浪荡了很多年,他也去过不少名山古刹,睡过许多妙龄尼姑。

尤其是他十八岁那年,在泰山盘桓了足足三个月。

将泰山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从山脚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再从山顶到山脚,泰山上几乎所有的姑子庙,都让吴礼挨个给睡了个遍。

有一说一,泰山姑子的确名不虚传,难怪能和扬州瘦马,西湖船娘齐名。

但是现在,吴礼对这个水月庵,却兴趣缺缺,提不起什麽兴致。

乃是因为水月庵他曾经去过,并没有什麽出奇之处,也没有什麽姿色不凡的尼姑。

水月庵的住持,老尼姑静虚,在她年轻的时候,听说十分风流,私生子都生了一大堆,但早已经老了,身上的皮肉摸着都跟树皮似的。

哪怕再是急色之人,面对形容枯稿的静虚师太,也提不起半点兴趣,

至于这位锁骨菩萨,听看友人的介绍,吴礼登时便两眼放光。

他也不去倚翠楼退银子,而是一把拉住这位友人,二人上了马车,吩咐车夫快些赶路,径直往城外的水月庵而去。

这位友人乃是水月庵的常客,经过他的一番引荐,吴礼没费多少工夫,只是赏了小尼姑智能儿二两银子,便见到了水月庵的头牌,化名锁骨菩萨的智性师太。

一见之下,吴礼看得眼晴都直了。

只见锁骨菩萨年过四旬,容貌也并不十分美艳,但一看就是养尊处优多年,一身皮肉保养得极好。

白白嫩嫩,软软滑滑的,竟然比倚翠楼里的头牌小翠儿,还要鲜嫩几分。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真正让吴礼目瞪口呆,心痒难耐的,是锁骨菩萨那一身雍容华贵的气度,以及那不怒自威的气派。

吴礼看着锁骨菩萨,再想想他家里那位,同样是出身世家大族的结发妻子。

和人家锁骨菩萨比起来,他家里那位发妻简直没法看,估摸着给人家当粗使丫头,给人家端洗脚水,人家锁骨菩萨还看不上眼呢!

吴礼出身姑苏吴家,又当了几十年的京官,他自然知道,锁骨菩萨这一身的气度,这从里到外的气派,是绝对装不出来的。

必须是从小生在顶级大族,每日里钟鸣鼎食,养尊处优几十年,才能一点一点的将养出来。

而有些个妓女也想东施效,也想装模作样冒充大家闺秀,但就像戏文里唱的那样。

农户想像皇帝家过的是什麽日子,穷尽他们的想像,想得脑瓜子都生疼生疼的,结果却只能想出来一个笑话。

皇帝扛着金锄头下地干活,皇后娘娘在皇宫里,给皇帝剥大葱,烙大饼,这种惹人发笑,令人喷饭的故事来。

一见之下,吴礼便开始不停的猜着,这位锁骨菩萨到底是哪家的女儿,又是哪家的当家主母?

她家里要是文官的话,最少也得是个二品大员,她家要是勋贵的话,怎麽着也得是个侯府啊!

看着锁骨菩萨那粉面含春,不怒自威的一身气派,吴礼更多了几分猜测,估摸着肯定是勋贵家里出来的。

只是不知道是什麽缘故,好好的贵妇人不当,却要在这水月庵里,做起了皮肉生意,

真真是让人极为好奇,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好没来由,吴礼突然想起了忠义伯府,想起了王子腾的夫人。

六年前王子腾谋逆,忠义伯府一夜倾覆,王子腾的夫人也寻了短见。

她要是不寻短见,她要是被充入教坊司为,估摸着也和眼前这位锁骨菩萨一样,也有着一身雍容华贵的气度,也有着一身不怒自威的气派吧!

想至此处,吴礼不由得暗暗骂了几句皇帝,本来大家都说好了,等忠义伯府的女眷,

被充入教坊司为之后,大家伙要结伴去照顾人家生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