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章 薛崇虎调任,密州太守!(1 / 2)

加入书签

第230章 薛崇虎调任,密州太守!

翌日,消息传开,大周朝野为之震动。

陛下批准户部尚书杨思之告老,这道突如其来的旨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大周圣朝的每一个权力角落。

那个曾经掌管天下钱粮丶位列六部第二的实权要缺,就此悬空。

然而,与以往每逢高官出缺便暗流涌动丶各方派系角力的景象截然不同。

此番的朝堂上下,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静默。

无人上书举荐,无人暗中活动,甚至连惯常的试探性奏请都销声匿迹。

就仿佛那个炙手可热的户部尚书之位,成了一个无人敢碰丶也无人愿碰的烫手山芋。

原因,所有人心知肚明。

如今户部衙门的真正主事者,是奉旨查帐的户部左侍郎江行舟。

他虽无尚书之名,却已行尚书之实,整个户部乃至关联的财政体系,皆在其掌控之下运转。

满朝文武都看得分明,陛下在等。等待江行舟将户部这本烂帐理清,等待他为空虚的国库开辟出新财源,立下足以服众的赫赫功勋。

届时,左侍郎升任户部尚书,便是水到渠成丶顺理成章之事。

此时,若有谁不识时务,妄图去争抢那个位置,无异于公然挑战陛下的布局,更是与正如日中天的江行舟为敌。

这等引火烧身的蠢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自然不会去做。

朝堂之上,众臣们一种奇特的默契在无形中达成。

既然江行舟,迟早要晋升六部尚书...总归是有一位尚书,要退位让贤。

既然户部杨思之主动请辞,刚好让出了位置。那朝廷各派系,也无需争吵,让哪位尚书退位让贤。

魏府,内堂。

烛影摇曳,映照着尚书令魏泯苍老而深邃的面容。

他仅披着一件寻常的居家衣袍,显得有些随意,带着久居上位的从容。

前户部尚书杨思之躬身立于堂下,面色灰败,神情间充满了惭愧与不甘。

他明日便要离开这大周圣朝繁华的洛京,临行前,特来向恩师辞行。

他是魏泯一手提拔的门生,正值壮年,本是魏泯这一派系着力培养丶寄予厚望的接班人,指望他将来能接过尚书令的衣钵,支撑派系门户。

然而,那一纸未被挽留的告老奏疏,彻底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

「学生——惭愧!

大意了!

原本以为,陛下会驳回奏疏,挽留!」

杨思之声音沙哑,带着几分哽咽,「没想,陛下竟——竟未作丝毫挽留!

终究是学生无能,不堪大用!

比不得江行舟那般才华横溢,千年文道第一人,圣眷正隆,如日中天!」

杨思之的语气,充满了无力感。

魏泯静静地听着,缓缓摇了摇头,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弟子,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

他轻叹一声,语气平静却带着看透世事的苍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陛下此举,并非对你个人有所不满。「

魏泯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着椅背,发出沉闷的声响,如同敲在杨思之的心上。「不是你杨思之能力不足,而是你恰好倒霉——时也,命也。」

「此话,怎讲?」

杨思之闻言一愣,急忙收敛悲戚,躬身请教。

他意识到恩师话中有更深层的意味。

魏泯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这府邸的墙壁,直抵紫宸殿的深处。

他压低了声音,语气凝重:

「陛下,恐怕是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一种足以动摇国本的危险。

若非如此,岂会行此雷霆手段,不惜强行革退一位尚书,也要整饬户部,收敛钱粮?

这绝非寻常的朝堂倾轧,而是——未雨绸缪,甚至可能是不得已的断腕求生。

陛下顾不上,跟你三奏三辞的戏码。」

杨思之面色骤变,方才的个人得失之心,瞬间被一种更大的不安所取代。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自己的去职。

魏泯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对了,你在户部时,可曾留意边疆近况?塞北丶漠南丶蓟北等地,军报如何?」

杨思之虽已去职,但之前一直掌舵户部,对天下钱粮动向仍有了如指掌。

凡有军报,必定需要户部拨钱。

他略一思索,拱手答道:

「回恩师,据学生所知,我大周边境近来颇不平静,蛮妖部落袭扰日益频繁,规模也较往年更大。

只是——朝廷诸事繁杂,户部钱粮左支右绌,实在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征战。

中枢的方略,一直是严令边境各道丶各府,凭险固守,以拖待变。」

「那麽,雪狼国呢?」

魏泯追问,点出了这个北方最强大的妖国威胁。

「雪狼国——」

杨思之的声音更加低沉,「他们打着为七王子复仇的旗号,屡屡兴兵犯境,试探袭击边城。

边城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入兵部——但,终究是石沉大海。」

杨思之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恩师也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今户部的底子,根本拨不出一场国战,所需的巨额钱粮。

朝廷——只能装作看不见。

兵部,自然也就毫无动静了。「

魏泯听完,缓缓闭上双眼。

半晌,才幽幽吐出一口气。

「这就对了—边患如火,国库空虚。

陛下嗅到了危险。

启用江行舟,已非简单的户部革新,而是在为一场可能到来的大战,拼命积攒本钱。

你这户部尚书的位子,不过是这盘大棋中,最先被挪开的一颗棋子罢了。..你筹不来这笔钱,只能让江行舟来做。「

魏泯浑浊的眼眸中精光一闪,立刻朝门外沉声吩咐:

「去,将吏部近月的所有调令文书,全部取来。」

夜深人静,魏府的书房却灯火通明。

侍从抱来厚厚一摞卷宗,尚书令魏泯与杨思之二人埋首其中,在数百份密密麻麻的官员任免文书间仔细翻查。

终于,一纸看似寻常的调令被抽了出来【江州太守薛崇虎,调任塞北道密州太守】。

烛火下,魏泯的手指在这行字上轻轻敲击着。

若在平日,这样涉及太守的调动,绝无可能逃过他这位尚书令的眼睛。

可近来朝局动荡,上百地方官员落马,再加上其他正常调任,补缺的文书如雪片般飞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