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章 大人,我那个知县?(2 / 2)

加入书签

反观赵安这边,不仅主动上报安徽境内有白莲教活动,去年在扬州还主办了一桩漕帮谋反大案,处置极为得力,手段也极为狠辣,且对民政救灾也很有办法,行事也极为果断大胆,不等朝廷旨意下来就敢开仓放粮,为此活民无数,两相一对比,老太爷自是要大用有胆量也有才能的赵安。

徽宁池太道是有兵备职责的,可直接统辖地方绿营驻军,让赵安兼这个职务,明显是老太爷担心安徽会爆发白莲大起义,故而特意做的安排。

朱珪是清流名臣不假,不爱钱不假,但毕竟儒生出身,遇到乱事往往会失了主意,某些方面也难免过于软弱,也就是所谓仁义施政。

安徽灾情如此严重,境内又有两千多万人口,真要发生乱事那还了得。

如此一来,有过镇压反贼经验且处置极为严厉的赵安明显比朱珪更适合眼下已然有乱事苗头的安徽。

之所以没有直接拿下朱珪,无外乎朱珪是老太爷为储君培养的人才,不愿为了此事就把观察很长时间的朱珪拿下,还是要给其机会的。

表面上老太爷对成亲王永瑆寄予厚望,给这给那,可正大光明匾额后的人却是嘉亲王永琰。

朱珪是永琰的老师,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太爷再糊涂,也不会真生出易储之心。

所以,朱珪动不得。

至少现在不能动。

「嗻!」

事已至此,董诰只得应声回军机处拟旨落实。

江宁这边,赵安继续不知什麽时候是头的停职审查生活。

每天早起跑跑步,然后就在办公室里看书,日子过的虽然枯燥,但也乐在其中。

因为,时不时的就有人来探望他。

来的人有敬仰他青天美名的百姓,也有收到什麽风声过来投机的官员们。

江宁知府丶上元知县等人在藩台大人前往安徽调查后,就屁颠屁颠上门「慰问」赵粮道了。

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巴结,就连赵安都有些承受不住。

事后一分析,觉得多半是福昌在外面「瞎放风」,以致江宁官场不少人都知道他这个「五福儿」,连带着又是一通瞎分析,硬生生把他这个五福儿升级为皇阿哥。

不管是不是福昌在外面造的谣,这个谣言对赵安都是十分有利的,乐得这个谣言能随风飘散,最好大江南北包括紫禁城的贵人们都知道才好。

说妙也妙。

如果谣言是从民间先起的源头,那官府对此多半是打压严禁的,官场之上也多是不会相信。

但要是谣言的源头是一省的最高长官,这传起来可信度那就噌噌上涨。

是谓官谣最可怕。

有了阿哥这个身份加成,干什麽它都方便嘛。

这不,江宁府学搬迁的事就没有因为他这个督学委员「待审」停滞,正有条不紊进行着,不过负责的是藩台衙门那边的人。

赵安啥都不干,等着福昌分他银子就是。

新学校的食堂后勤事务赵安也批了条子,八十六领着这条子找到江宁府学教授直接就给办了。

只是一到夜里,赵安就会盯着粮道衙门那张漕粮运图研究。

这张漕粮运图实际是安徽包括江宁一带的地图,因漕粮是要水运,所以图中都是安徽境内的大小河流。

赵安研究运图之馀也不断补充地图,两三个夜晚后,这张地图已经扩充为华东地图了。

假以时日,一幅完整的清朝地图必定出炉,说不定比紫禁城里藏着的铜板全图还要精准。

因为,赵安是拿自制小尺一一量制的。

不及军用地图精准,但误差也不会超过十里。

这天衙门来了个神秘客人,不是别人,正是扬州的好夥伴宋局长。

老宋是代表扬州「乡党」过来慰问赵安,顺便打听消息的。

对老宋,赵安肯定不瞒,直言这次自己被安徽巡抚朱珪摘参,实际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出大戏,目的就是为了拉下朱珪,省得这位嘉亲王的班主任老是背后打他黑枪。

「原来如此,丁大人听说你被巡抚摘参吓坏了」

老宋松了口气,虚惊一场,既然朱珪摘参之事根本不存在,那赵安肯定就没问题。

继而将扬州的情况简单说了下,咸丰号钱庄已经正式开办,目前主要经办的甘泉县衙的「生意」,按赵安说的老丁把衙门的工资款和工程经费全部放入咸丰行,且下文件要求吃官饭的必须在咸丰行存款。

结果,十万两银子本金的咸丰行如今收纳了六十多万两民间「游资」,虽说不及其它钱庄老字号存款多,但这个吸纳速度却是无人可比的。

赵安甚是满意,让老宋回去转告老丁组织人手到江宁开办分行,因为他要让江宁八旗成为咸丰行的最大客户。

办法就是老宋那个办法——存款领粮。

只要把江宁将军买通,这件事就没有任何阻力。

「大人,吏部月底就要放捐了,你看下官那个知县,」

老宋这次过来也是有个人需求的,毕竟赵安都进步到四品官了,他这个八品教谕怎麽也得挪一挪吧。

赵安点了点头,正要说给老宋买个知县时,圣旨来了。

相当正规,设香坛,净身,隆重接旨。

旨意结果震惊粮道衙门——被巡抚大人摘参的道台大人不仅无罪,反而高升!

正三品暂署安徽布政使,兼江安粮道丶徽宁池太道。

赵安的理解是常务省副兼粮食厅长,再加几个富裕市一把手,顺带一省兵区政委。

从权力上来看,完全不弱一把手朱珪,因为朱珪的军政双抓实际被他这个暂署藩台分了一半。

老宋听的也是目瞪口呆,看着已然换上三品大员服的赵安,不禁咽了咽喉咙:「赵大人,我那个知县?」

「什麽知县?」

赵安官威大发,「宋大人起码得是知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