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危机(1 / 2)
第222章 危机
「那我叫你小张!」徐珊就笑笑,到底黄慧芬也很和气,公司氛围也不错,
徐珊也知道张晨家是半路出道,没有那些大公司的习气,也就顺着这麽称呼了。
一来张晨确实是个高中生,脸嫩着,她确实叫着有些别扭。
二来张晨还像个小第弟一样,她叫看顺口,也拉近点距离。
「黄总不在吗?」张晨道,「又和别人吵架去了?」
黄慧芬跑工地,风风火火,出了名的,张晨第一时间就问。
徐珊二十来岁,浅有风情,此时忍俊不禁,道:「旭再姐在办公室。不过好像在打电话。」
前一刻还有笑容,徐珊提及到陈旭再打电话,面色就微微正容,似乎也知道最近缠绕在两个女老总身上的一些麻烦。
张晨点点头,也就径直上了二楼,下面的徐珊看张晨,也就不通报了。反正她可是知道,陈旭再对张晨那可是和侄子也没什麽区别。
陈旭冉周末一般都会过来,她现在自己当老板了,以前还有些商业主持,现在也都推了,毕竟《有梦你就说》在榕城步入正轨,很多公司企业排着队的想上节目,这里面涉及一些电视台的内部利益分配,但无一例外在陈旭再这里都被卡住了,她只看有没有访谈价值。
新台长要稳住这位当家花旦,权限给得极高,现在谁都不敢得罪陈旭冉,谁都知道主博文现在是省台红人,榕城数字文化节,又成功策划出情感观察系列节目而名声大噪。
他是陈旭再背后的强力支持,可以说,要不是陈旭再顾念市台的情分,省台分分钟就能把她拉过去,省台可能顾虑兄弟系统的情分而不好开这种口,以前就有这种情况,但是造成了恶劣影响,所以一般属于禁忌。省台不会动用更高的行政级别挖人,但如果市台把别人给挤走了,那就说不得什麽了。
而且别说省台,现在好多卫视也都对她递了橄榄枝,她可以没有市台,但市台现在可不能没有她。
办公室里,陈旭冉心头一直沉甸甸的,打了这个电话,「刘行长,我们兰园项目的贷款申请,怎麽两个星期了都没有动静喃?」
「陈总啊,不是我们不支持————」
招行的副行长刘新伟啜了一口茶,「现在总行刚发文件,严控改造贷款!你们要把公园西侧老茶楼拆了修仿古商铺,文化局那边备案都没过嘛!」
陈旭冉一身套裙,连忙把规划图展开来,拍了拍:「咋个没备案?副市长上周视察亲口说支持国企混改试点!土地是原来复兴集团的划拨转商业用地,产权证下个月就到手!」
刘新伟道:「哎呀,陈总啊,不是我不批,我们银行里都上系统了,直接总行联网,系统显示你们抵押物太少了,按新规,改造项目要追加30%固定资产抵押—-再说现在榕城烂尾楼这麽多,春熙路那个港资项目都停工了!」
陈旭再有些急了:「我们方案专门保留修了儿家文物单位,未来还要负责维护,政府答应给十年商业的税收返还,只要贷款到位,春节前兰园大道两侧商铺就能预售!」
「陈总,不是我不帮你。去年红光大厦那个呆帐还没核销」电话那头的刘行长压低了声音,「除非你能让城投公司做担保,或者把复兴集团持股协议押给我们·—」
陈旭冉又聊了几句,据理力争,对方那边也有些抵触情绪了,「没有说不遵守承诺,只是有文件下来也没办法,这样吧,最多批800万,首期400万按基准利率上浮20%,二期要看到预售许可证才能放-—-要不然你接受这个协议,要不然就按照我刚刚说的,你找城投公司介入,先不说了,我去开会了!陈总啊,我也是照上面指示,你别有情绪,我还是照顾你了·——」
挂了电话,陈旭冉把手机往桌上一丢,怒斥出声:「瓜娃子!」
张晨正好听完,探了个头,「呵,乾妈,什麽事这麽不高兴?」
陈旭冉看到张晨,有些不好意思,但又难抑怒气,她的软糯嗓音都带着火气,道:「还不是因为招行的那个刘建伟,当初让我介绍帮忙的时候,一口一个陈姐,现在让他批贷款,现在却来卡我,鬼火冒真的是这些瓜娃子!他就是想多分一杯羹!」
张晨道:「现在,钱出了问题?
1
陈旭再犹豫一下,又点头,「我和你妈都焦头烂额了,你妈那边承诺了改造的一些赔偿要放款,工地也有要用钱的地方,建筑商垫资也没法全部垫进去,我们也要出一些前期款。本来和招行联系好了,现在说政策变了!」
张晨道:「资金缺口多少?」
「招行承诺两千万,但现在他们最多只批800万,利率还要上浮,他要早说,
我们就不可能这麽规划了啊!」陈旭然气的拍桌子。
张晨也有些牙疼了,两千万的资金缺口,张晨试探看问一下,「能不能开发房产和公园改造同步进行,用房产的预售收入抵帐开发资金?」
「政府精着呢,也不是傻子,有些前期项目是必须要做的,只有验收合格了才能换取政府的预售许可证,就是谨防一些公司浑水摸鱼,偷工减料。暗借改造的幌子,施行圈钱之实。」陈旭然道。
张晨终于明白最近笼罩在旭慧地产的阴云是什麽了,难怪老妈情绪也不好,
听闻公司上下都有些人心惶惶。
银行就是地产业的命根,输血泵,资金要是断了,那麻烦就大条了。
开发贷的断档几乎是大部分房企破产的主要原因,别看好像房地产行业吃汤喝肉,一个银根收缩的潮汐,就不知道多少中小房企退市破产。成功者都是站在失败者的尸骨之上。
这主要是中国房地产开发普遍依赖银行贷款,银行贷款能占到整个项目投资的50%以上,甚至70%80%都不少见,而银行调整政策,警如提高抵押率,限制贷款额度,或者抽贷,基本上都能造成房地产公司的死亡。
不过这也是双向的,银行地产债务到期的风险也会导致社会系统性危害,有些银行也会因为地产公司债务损失大量准备金,甚至亏损破产,造成社会损失。
所以如何调节双方利益的共存和博弈一直在进行。
但也会是现在这样,招行一旦调整政策,自己老妈和陈旭再开的这个小公司,也就可能立即破产了。
所以创业啊,也是艰难险阻并存,一个不小心就完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