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9章 808保温箱原型机问世(2 / 2)

加入书签

只要这事一传开,无论姓岳的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分配工作以后,恐怕江湖上都会流传着他对毛辣子情有独钟的说法吧?

以后恐怕都找不到对象吧?

想到这,唐植桐甚至有些期待姓岳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跟万向红上大课,否则自己就没有理由动手了……

「向红,小唐跟你说什麽了?你脸怎麽红了?」待唐植桐走后,在教室里等候多时的霍效平走了出来。

「没说什麽,你这人管这麽多做什麽?」万向红白了霍效平一眼,留下他一人在门外看风景,转身进教室找贺平。

……

唐植桐这边轻车熟路的来到周正家里时,他正在家里给孩子辅导作业,不过气氛并不是很融洽。

「要不,我改天再来?」刚才隔着门听了「嘣嘣嘣」的敲击声,这会又看见了周正手里的戒尺,唐植桐顿时感觉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来都来了,快坐。」周正的爱人生怕唐植桐跑了一般,拽着他就进了屋,有外人在,老周总不好意思再打儿子了吧?

「眼下也没啥好东西能带,来的路上看到有卖樱桃的,您留着给师弟当个零嘴。」樱桃是进门前就准备好的,唐植桐看孩子哭的稀里哗啦的,有些不落忍,进门就掏了出来。

「我怎麽生了这麽个玩意,脑子笨得吓人,一点都不像我!」周正气呼呼的将戒尺扔在桌子上,发出「噔楞」一声,把孩子吓了一哆嗦。

「怎麽就不像你了?你让小唐评评理,这长相不是跟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师母正想跟唐植桐客套两句呢,听周正这话说的孩子跟隔壁老王的一样,立马不乐意了。

「师母,消消气,老师就这麽随口一说。」唐植桐不愿掺和,但这种情之下,只能站出来做和事佬,说罢还得安抚周正:「周老师,师弟只是还小,有后劲,等开窍就好了。再者说,这辅导功课就不能家长亲自出马,放着那麽多学生,您好歹也让他们出出力丶尽尽心啊。」

最⊥新⊥小⊥说⊥在⊥⊥⊥首⊥发!

给孩子辅导功课这事,只要是家长出面,一般都是以鸡飞狗跳收场,哪怕家长是特级教师都不行,孩子压根就不听。

特级教师也得去找其他特级教师给儿子孩子补习,这种做法不仅能让孩子听进去,还能有效拉动GDP,可谓是一举两得。

「算了,不说他了,烦。」周正难得表现的生动一回,摆摆手不想说这个话题,开口指使孩子他妈:「你把我桌子上的本子拿过来。」

随后跟唐植桐说道:「你妹妹的高考填报志愿名单整理好了,我跟你说说,你参考一下。」

「唉吆喂,谢谢周老师。」唐植桐赶忙道谢,从挎包里掏出笔纸,时刻准备记录。

这一打岔,周正爱人也顾不上跟唐植桐客套,先把笔记本送过来,然后找个盆去洗樱桃。

周正整理的很详细,几乎囊括了四九城所有的高校。

每所高校历年在东北地区的分数线是多少,录取了多少个人,都写的一清二楚。

唐植桐如获至宝,恨不能一字不差的抄在自己笔记本上。

「别抄了,挺麻烦的,你一会带回去。」周正说着,就将自己整理的那份给撕了下来。

「谢谢周老师。」唐植桐双手接过,打算回头给唐蓉抄一份寄过去,自己留个底,万一信件丢失啥的还能有个备份。

「这几个学校分数跟你妹妹现在的成绩相当,都能当做第一志愿填报,录取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我听说今年的招生指标已经下来了,比去年增加了大概18%的份额。

这几所分数线高一些的学校,也是存在录取机会的。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

周正隔空指指那几页纸,说道。

「嗯嗯,我回头仔细看看。」唐植桐说回头仔细看,但视线一直没从填报指南上挪开视线。

周正整理的很详细,四九城的每所高校后面都带着适合女孩子的专业名称,专业后面又带着分数线。

整体排序是按照分数线由高到低排列。

唐蓉比较稳的高校在中间,周正用大括号给括了起来,在旁边写下了「匹配」二字;分数够不太着的在上面,比如清北人大,在旁边写着「有风险」;至于下方的那些院校,则标注了「浪费分数」四个字。

这份指南做的很用心,对于唐蓉来说非常实用,就是不知道被其他同学参考后会不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这一点写信的时候一定要跟唐蓉交代清楚。

「小唐,吃樱桃。」周正爱人洗好樱桃后端了过来,并没有立马走开,而是帮着周正表功:「老周这阵子老在书桌前写写画画的,我问他他说给你妹妹准备的,你还满意吗?」

「满意,太满意了。等我妹妹来了,让她给师弟补课。」唐植桐笑呵呵的应着,打算回头准备一份谢师礼。

「你说这个干啥?孩子哭够了,你去看着他写作业。」周正对于这种明显表功的言语有些反感,眉头一皱,把爱人打发到一旁。

「前阵子有你一封信,我给你转寄到押运处了。」周正回过头来跟唐植桐说道。

「好嘞,谢谢周老师。」唐植桐不知道是谁给自己来的信,暂时将此事放在一旁,开口跟周正说了为大学生丰富生产劳动做的设想。

「你这个想法很好!我明天跟系主任说一下,保不齐能在全校推广。公社能用的了这麽多人吗?」周正听完眼前一亮,对此事很支持。

眼下人人知道粮食供应发生了短暂的困难,此举不仅能解决部分学生生产劳动安排的难题,还能让学生有机会放开肚子吃几天饱饭,节省下来的粮食还能当学校的机动粮,属于一举多得,学院里没有理由不支持。

「问题不大,公社里的麦田多着呢。」唐植桐信心满满。

每逢夏收,除了卧病在床的丶嗷嗷待哺的,生产队里但凡能迈开腿的的都得上阵,就连穿着开裆裤的也不例外,会跟在哥哥姐姐身边捡麦穗。

届时200多万的农民都会忙活着夏收,邮电学院全加起来也就两三千来人,洒在农田里根本不起眼。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